- 吴红林;宋谋;余金山;孙向东;杨帅;王宇;刘治宏;
本研究围绕钢纤维组合桥面板钢箱梁的计算理论展开系统性研究,旨在明确钢纤维混凝土层在结构中的受力作用,完善相关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结合钢纤维混凝土材料特性与钢箱梁结构受力特点,构建了钢纤维组合桥面板与钢箱梁协同工作的力学分析模型,给出了钢纤维混凝土层厚度的取值依据,并通过组合桥面板钢箱梁的力学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钢纤维混凝土层和钢顶板参与了组合桥面板钢箱梁的抗剪,计算中需考虑;因钢纤维混凝土与钢箱梁顶板的相互制约,钢箱梁顶板在结构弯曲受压时不会发生局部屈曲,可不考虑此部分稳定折减;跨中区域会产生较大层间滑移,需对该区域剪力钉进行加密设计;一定厚度的钢纤维混凝土层对钢箱梁横隔板—纵向加劲肋切口的疲劳细节应力面内受力行为影响接近线性规律,且该切口所需的钢纤维混凝土层厚度是设计的控制性指标。综上,本研究明确了钢纤维混凝土层在组合桥面板钢箱梁中的受力作用及设计要点,为其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有助于优化设计方案、提升结构性能与安全性。
2025年33期 v.44;No.76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史艾嘉;
本文旨在系统探究局域共振机理引入混凝土基体中所形成的复合材料的隔声机理。构建了“三组分”(混凝土基体、软质包裹层、硬质散射体)局域共振单元的理论模型,系统研究了散射体直径、包裹层厚度、散射体分布模式等关键参数对振动特性与带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设计,局域共振超材料混凝土可在目标低频段产生显著的隔声峰值。
2025年33期 v.44;No.761 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胜昔;方显华;
住宅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受多重因素影响。深入分析住宅价格的形成机制,对购房者理性决策及政府制定住房政策均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宏观层面,而从微观层面探讨住宅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西安市1366个住宅小区为样本,选取15个特征变量,构建特征价格(Hedonic)模型,并采用逐步回归法筛选显著变量。结果显示,住宅房龄、医疗设施、小区绿化率、建筑类型、教育配套、物业管理费用、火车站距离、公交站距离及景区距离9项因素对住宅价格影响显著。研究结果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影响住宅价格的关键因素,为购房者、房地产开发商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2025年33期 v.44;No.761 1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苏兴杰;
以三个工程总承包项目为例,在剖析各项目建设合同的基础上,探究发包人在项目各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上的控制权分配情况,从而确定工程总承包项目控制权配置的强、弱对工程总承包项目投资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介于强管控与弱管控之间的基础管控模式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较为盛行;基础管控与强管控在项目范围界定、风险分配、设计变更控制和进度监控与干预四个方面表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
2025年33期 v.44;No.761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昕昶;
本文针对某厂C磨煤机在给煤量超35t/h情况下,磨煤机振动超0.4mm/s,并且石子煤排出频率较高且石子煤块状较大,在调整了C磨风煤比的自动曲线以及液压加载力与给煤量的自动曲线后,C磨的振动情况有明显改善。文章总结了影响磨煤机振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现场的磨煤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数据支持。
2025年33期 v.44;No.761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星;
随着近年来气候变化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的推进,水库大坝突发事件的概率逐渐增大。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不仅会给工程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因此,对水库大坝突发事件进行分析,针对水库大坝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成为必要的措施。本文以黄竹坑水库大坝为例,结合水库大坝实际情况,通过对水库突发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为水库大坝应急预案的编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2025年33期 v.44;No.761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斌;
超薄磨耗层作为一种高效的功能性路面养护技术,在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升抗滑性能及修复轻微病害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本文依托某高速公路K200+000~K260+000段实体工程,系统阐述超薄磨耗层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通过分析原路面病害特征、材料选型、工艺控制及质量检测,验证了超薄磨耗层在解决车辙、抗滑衰减、表面松散等问题中的适用性,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经验。
2025年33期 v.44;No.761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蒋奇;李梦琦;韩晋植;
通过运用工具对公司入厂复验流程进行价值流图和关联图分析,查找影响流程运行效率的主要原因,联合供应商针对文件制度、检测手段、检测人员方面开展质量活动,提高供需双方检测把关能力,实现供应商产品交付质量和入厂复验效率双提升,对制造单位开展流程诊断分析和质量管控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5年33期 v.44;No.761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锐腾;
本文综合考虑一定区域内居民区及办公区的充电负荷,进行有序充电的控制策略研究。本文首先对电动汽车用户出行规律进行分析,通过蒙特卡洛法建立了充电站无序充电的模型。其次建立了有序充电控制策略,即对用户充电费用最低及充电站尖峰负荷最小两个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最后通过实际的算例表明本方案可有效地降低充电站负荷接入对配电网的影响,降低了用户充电费用。
2025年33期 v.44;No.761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谢金群;孙倩倩;
针对同一申请人同日申请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导致的重复授权困境,以专利号为2020220480356的实用新型与申请号为2020109807488的发明为实证对象,提出“技术特征解构-权利要求重构”双阶模型。通过解构专利文本中的技术特征,验证说明书隐含特征提取可实现权利要求书实质性差异化,有效化解同日申请的冲突。结合实务,创新性提出差异化撰写策略,可在有效解决传统撰写模式中技术特征重叠度过高的问题的基础上,提高专利布局质量。
2025年33期 v.44;No.76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晨;
基于毫米波雷达的医疗器械新产品集成了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且需符合严格的医疗器械法规,进度管理面临技术复杂、创新性强、申报周期长等挑战,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在应对此类项目时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利用工作分解结构、估算活动时间、设置缓冲区优化进度计划,并借助Crystal Ball工具进行模拟验证,证明关键链技术在医疗器械产品研发进度管理中的有效性。研究可为同类医疗器械的研发进度管理提供有力参考。
2025年33期 v.44;No.76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婷婷;
文章针对建筑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评价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要素,构建了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基础、数字化经营、数字化成效及数据价值化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模型。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加权累加法实现量化评估。选取不同业务类型和发展规模的建筑企业进行案例实证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科学、准确地评估建筑企业数字化成熟度水平。
2025年33期 v.44;No.761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艳春;蒙洁;
物质文化的空前丰富,迫使城市朝着快速、节能、规整的可持续方向发展,地下管线新陈交错、运维简陋、规划混乱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城市立体化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以地下综合管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国内外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现状,探索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趋势;归纳总计我国目前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管理模式,阐述各种模式的优势和弊端,探索最适合我国当下国情的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从经济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着手,提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的优化措施,为我国地下空间建设和城市立体化发展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供建议和借鉴。
2025年33期 v.44;No.761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钢;刘明炜;
无缝钢管项目日益规模化、复杂化,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因其一体化优势成为主流。设计管理作为EPC核心,直接影响项目成本、进度与质量。本文结合行业特点,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在三个维度的关键作用,构建覆盖前期策划至收尾的全流程管理体系,提炼质量、进度、成本与协同四大要点,并通过国内某40万吨/年项目案例,验证精准需求转化、数字化协同等策略的有效性。最后,从管理、团队、技术与协同四方面提出改进建议,展望智能化、绿色化等未来方向。
2025年33期 v.44;No.76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鞠文祥;
根据长坑水库工程实际情况以及水库设计洪水成果分析计算水库调洪过程,对水库运行调度方式进行分析。根据上级督查检查及水库调度规程规范等要求,对水库防洪调度的主要分类、编制重点及要点、存在问题梳理分析,并辅以案例分析,以期为汛期合理化调度运用管理提供有力依据。
2025年33期 v.44;No.76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利;崔玮;
合理的轨道交通线路走向对轨道交通作用的充分有着重要的影响,考虑到轨道线路方案的规划选址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规划、交通需求、工程经济、环境保护等多维度因素的交叉作用。传统轨道交通线路选址主要集中于规划阶段,侧重于宏观方向研究,对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涉及较少;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开展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轨道线路选址的研究,充分分析了工可阶段轨道交通线路选址涉及的相关因素及指标权重,并计算相关指标权重,通过模型分析说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选址研究是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
2025年33期 v.44;No.761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龙波;
随着中国城市化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推进,公共建筑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能耗也急剧增加。其中,空调系统能耗占比高达50%-60%,成为主要能耗源。实际运行中,制冷机组常处于部分负荷状态,效率低下,造成能源浪费。蓄能系统作为公共建筑空调冷热源调节的关键手段,优势显著。它能有效移峰填谷,让机组在高负荷区高效运行,避免低负荷低效运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在突发状况或设备故障时提供应急能源,增强系统可靠性。从长期来看,通过优化运行和降低能耗,蓄能系统可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性。本文从多维度深入研究蓄能系统。在产品分类上,分析各类蓄能产品特性、适用场景和技术优势;系统配置方面,探讨如何依据建筑需求和工况合理搭配设备;运行策略研究中,综合能源价格、负荷变化等因素制定科学方案;经济分析则从投资成本、运行费用和投资回收期等角度评估其经济可行性。本研究旨在为蓄能系统在供冷供热工程中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33期 v.44;No.76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继东;
冲击地压属于典型的煤岩动力型灾害,具有突然性、破坏力大等特点,会致使巷道变形、设备损坏,还会造成人员伤亡,严重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了防控这一灾害,在业内先后发展了单一深孔爆破、水力致裂、钻孔卸压等多项技术,但是这些方式也都存在着一些缺陷。在这种背景之下,复合爆破卸压技术运用“预裂+松动”这样的爆破组合形式,做到对煤岩体里的应力、能量以及裂隙实施同步调控,并且补足传统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复合爆破卸压技术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煤矿防治冲击地压中复合爆破卸压技术的设计体系,再次阐述复合爆破卸压技术的应用关键工序与控制措施并分析复合爆破卸压效果的评价体系与方法,最后阐述复合爆破卸压技术的优化方向与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2025年33期 v.44;No.761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文宇;吕若丹;刘松柏;廖泽明;
以公路隧道动态设计工作为切入点,以实现信息化、数字化工作模式为目标,采用统一数字化平台、BIM+GIS图形底座实现了基于Android和IOS移动设备的离/在线数据采集、填报的隧道动态设计系统,可以直接通过WEB端和移动APP端上传掌子面影像、地质素描、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围岩判定等基础数据资料,并能实现在线查看、审批和远程专家辅助判别等操作,各个环节均无需进行纸质文档记录、填报、线下审批等,有效解决了传统线下模式中审批滞后、工作量大、数据表单不规范统一等问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2025年33期 v.44;No.761 7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晨花;任艺彬;
为评估半干旱区退耕还草生态成效,基于30m土地利用与InVEST模型,本研究量化2000-2020年巴家咀水库流域退耕还草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耕地净减617km~2(-22.1%),草地净增121km~2,转移峰值与退耕还林(草)政策窗口(2000-2010)高度同步;InVEST-SDR显示土壤保持总量持续上升,单位面积持留强度由6404t km~(-2)增至6372t km~(-2);Carbon模块揭示碳储量呈“V”形回升,2020年碳总量恢复至55.23×10~6tC,高值区与2010-2020年耕地→草地转换区空间重叠。政策-生态滞后约8-10年,退耕还草通过“减蚀-固碳”双路径显著提升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半干旱区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物理量依据。
2025年33期 v.44;No.761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庆邦;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凭借其优异的力学性能与耐久性,为桥梁工程中的关键易损部位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本文系统分析UHPC在桥梁伸缩缝、桥面铺装及墩顶负弯矩区的应用现状,重点探讨其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及工程实践。研究表明,UHPC可显著延长伸缩缝使用寿命,提升桥面抗裂性能,并增强墩顶结构刚度。尽管初期成本较高,但其全生命周期经济性优势显著。国内多项工程实践验证了UHPC的应用潜力,未来需通过材料优化与标准化设计进一步推广。
2025年33期 v.44;No.761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余坤阳;陈宇涛;邵予欢;徐子涵;冯鑫;
本文通过广泛搜集江苏省13市2004-2022年影响科技脆弱性的相关数据,遵循全面性、系统性等原则构建科技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内不同城市的科技脆弱性存在显著差异,呈现北高南低的总体态势。苏北地区城市科技脆弱性明显高于苏南和苏中,其中连云港市、宿迁市等城市科技脆弱性较高,而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科技脆弱性较低。研究结果不仅明确了江苏省各城市科技脆弱性的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及动态演变规律,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城市科技系统的运行情况,为提升江苏城市科技创新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2025年33期 v.44;No.761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剑;
桩基施工可能对邻近隧道的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依托上海某高架改建工程,对钻孔灌注桩施工全周期及后续过程紧邻盾构隧道的变形进行连续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桩基施工全过程中地铁隧道最大道床沉降量为3.98mm,最大管径收敛量为2.90mm,均满足规范要求;工程采用全护筒灌注桩免共振全套施工方法,大幅减小钢护筒周围土体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减小了隧道道床沉降变形和管径收敛变形。有效保护了紧邻桩基的地铁隧道。
2025年33期 v.44;No.761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斌;
针对综掘工作面高浓度粉尘危害难题,本研究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构建了精细化巷道三维模型,耦合湍流模型与离散相模型,揭示了风流-粉尘耦合运移机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风筒射流在迎头形成高速区,受综掘机阻挡产生横向涡流,导致司机位置风流紊乱,回风侧风速高于进风侧;高浓度区集中于回风侧底部及综掘机上方,涡流场致使司机位呼吸带浓度超标;粉尘沿回风侧主导排出,沉降作用使尾部浓度较前端降低。研究成果为综掘工作面粉尘源头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5年33期 v.44;No.761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政;曹龙伟;魏镜园;孙杰;
富春江电厂机组保护与机组开关合闸之间原本并无联系,为防止机组开关由于机械结构缺陷或操作回路故障等原因造成开关多次合分的情况发生,本文讲述了一种水轮发电机机组保护动作后闭锁机组开关合闸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2025年33期 v.44;No.761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严焰;
文章从投入、产出和环境三个维度构建出创新要素配置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全国视阈下对2011-2023年长三角四省市的创新要素配置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其在全国的地位以及时间演变趋势,并运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其时间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的创新要素水平呈现高位集聚态势,但内部分化差异显著;在全国总体差异缩小的情况下,长三角区域表现为显著的“高-高”集聚强化,且成为全国区域间差异的主要来源。
2025年33期 v.44;No.76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飞天;高海清;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隆耀石灰石矿爆破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石灰岩爆破参数与块度分布的BP神经网络双向预测模型。可以通过预期的爆破块度分布正向预测其对应的爆破参数,也可以通过调整不同的爆破参数反向预测爆破块度分布,实现了爆破参数与预期爆破块度之间对应关系的准确把控。通过爆破参数优化试验和BP神经网络双向预测模型应用研究,使该矿石灰岩爆破炸药单耗由0.33~0.41kg/m~3降至0.24kg/m~3,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5年33期 v.44;No.76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明华;
以中山东环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C段经理部民众侧三柱门式墩盖梁工程为背景,系统研究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大跨度盖梁施工关键技术。针对项目所处软土地基、台风多发、水文地质复杂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抱箍+落地钢管支架法的综合施工方案,详细阐述了支架设计、模板工程、混凝土浇筑、预应力张拉等关键工艺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严格的工艺控制和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复杂环境下的盖梁施工难题,为类似工程提供重要参考。
2025年33期 v.44;No.761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如洋;刘玉玲;李润达;张晨熹;叶宏文;花逸扬;
本文围绕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设计阶段的信息模型创建及应用展开研究,以扬溧项目为例,基于OpenRoads Designer平台构建全过程信息模型,在三维可视化、碰撞检查和管线综合、行车视角模拟、工程量统计等方面进行应用,并在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信息模型技术在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与管理价值,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2025年33期 v.44;No.761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士杰;
针对高铁桥墩自动化沉降监测中静力水准仪高频沉降数据的高频噪声问题,对滑动平均法运用于高频静力水准仪数据处理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以人工监测数据为对比基准,确定最优滑动平均周期。结合实际工程数据,计算不同滑动平均周期对数据平滑效果和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步长为24的滑动平均周期能够有效降低高频数据的噪声干扰,平均绝对误差与均方根误差最多可减少87.9%与88.5%,同时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处理后的数据与人工监测数据一致性可达0.9996。该研究为沉降监测中高频数据处理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依据,对提高沉降监测精度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33期 v.44;No.761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远杰;
本文以广澳高速公路南沙至珠海段改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探讨BIM(建筑信息模型)与GIS(地理信息系统)在机电施工中的集成应用路径。通过在改扩建路段引入BIM+GIS技术,构建数字化协同平台,实现对施工资源、设备布设、线路迁改、施工进度等关键环节的可视化与精细化管理。实验结果显示,应用该技术体系后,施工效率提升约21%,信息协调响应时间缩短35%,显著提升了项目实施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
2025年33期 v.44;No.761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