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郗树民;
鄂尔多斯市金通矿业有限公司51103工作面受延安组砂岩裂隙含水层水和地表治理区积水影响,顶板富/积水性不均一,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传统物探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存在多解性强、分辨率不足等局限。本文以金通煤矿51103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对顶板60m范围内富水异常区进行探测,结合钻探验证分析其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共识别出3处富水异常区(Y1、Y2、Y3),经7个疏放水钻孔验证,Y1区累计疏水量达1953.6m~3,物探异常与钻探结果吻合度达85%。研究证实矿井音频电透视技术在火区治理区工作面顶板富水探测中具有高灵敏度和可靠性,可为类似条件下防治水方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32期 v.44;No.760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潘中圣;
本文针对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振捣不密实、养护不足致强度不达标、易开裂,及传统养护裂缝多、施工效率低等问题,结合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理论与智能养护技术,以安徽宇盛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施工中,精选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等原材料,优化C30混凝土配合比;采用斜面分层浇筑工艺,严控浇筑厚度与振捣;运用自然养护(洒水、覆盖)与人工养护(蒸汽、恒温)结合的方式,并引入智能养护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结果显示,混凝土28天抗压强度从35MPa升至40MPa,每100m~2裂缝数从5条减至2条,抗渗等级达P12,施工工期从180天缩至150天,显著提升工程质量与效率,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2025年32期 v.44;No.76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顾子昊;
随着城市化和智能化发展,二次供水系统地位提升,智慧化泵房改造成为关键。本文以A小区泵房改造内容为实例,通过对泵组能效提升和对安防监控及二次供水系统优化,在重视技术创新的同时推动二次供水系统的智能化与高效化,实现二次供水泵房经济、安全运行,为后期及全国开展新建和改造的二次供水工程方面提供更好的参考。
2025年32期 v.44;No.760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丹;
目前船舶制造业竞争激烈,成本控制有助于企业竞争力提升,而单船的材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70%,如何有效实施材料成本管控,已成为船舶制造业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本文从挣值法的成本控制理论方法出发,从质量、成本、交货期三个维度考虑,及时发现并解决进度中的偏差,为造船企业提出可供借鉴的材料成本控制方法。通过此方法,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建造进度实时监控材料成本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材料成本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在成本控制策略中,从业财融合角度研究船舶制造成本控制体系,并以数字先行为导向,将成本控制由事后核算转向事前预测,最终实现决策者更加精准地控制造船材料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整体效率。
2025年32期 v.44;No.760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应林;
本文研究了煤泥水处理对选煤工艺及煤质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循环水浓度对选煤工艺和煤质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循环水浓度升高会增加介质粘度,导致跳汰分选下限变粗、精煤回收率降低。通过优化煤泥水处理工艺和设备,如采用直接浮选工艺和高效脱水设备,可有效降低循环水浓度,提高精煤回收率和质量。研究结果表明,煤泥水处理对选煤效率和煤质具有显著影响,优化处理工艺是提升选煤厂经济效益和环保水平的关键。
2025年32期 v.44;No.76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震;赵显阳;
本文研究了智能化技术对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优化提升作用。通过智能化技术,如传感器、PLC控制系统、5G通信、AI等,在皮带运输系统和辅助运输系统中的具体应用,实现了实时监测、精准控制、故障预警等功能。研究结果表明,智能化技术显著提高了煤矿机电运输系统的运输效率、安全性,并降低了运输成本。这些结果说明智能化技术在提升煤矿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优化成本结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了煤矿行业的智能化升级。
2025年32期 v.44;No.760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栋;
大张脉石英矿作为大型脉石英矿床,估算资源矿石量5千万吨以上。该文论述了矿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工程地质特征,分析了矿区的充水因素。研究表明:矿区各含水层富水性弱,但结晶岩类裂隙含水岩组中的裂隙发育带、构造等部位富水性中等,因此矿区F1、F2等成矿构造具有较好的导水性;确定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划分了4个工程地质岩组;评价了边坡稳定性;评价了围岩及矿体的稳固性;确定了矿区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2025年32期 v.44;No.76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有利;高伟;吴宇梵;罗乐;卜易;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关键支柱,其医疗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对医疗服务工作的优劣具有直接影响。为了营造一个高品质的医疗环境并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医院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深入探讨医疗建筑施工项目中成本控制与经济效益分析的重要性也势在必行,这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经济可行性和提高医院运营效率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将详细探讨医疗建筑施工中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研究在此类项目中实施的成本控制策略,这些策略包括成本估算、成本监控和成本优化,及其与项目经济效益的内在关联,有助于公立医院整体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
2025年32期 v.44;No.760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郝柏;
道路桥梁检测中存在传统检测方法破坏结构、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本文通过应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检测、光纤传感检测、图像检测和探地雷达检测,提出了针对道路桥梁结构病害的快速、准确检测方法。无损检测技术通过非侵入式方式,有效避免了对道路桥梁结构的破坏,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成本效益。在某城市桥梁和道路检测项目中,成功检测出了混凝土内部空洞、裂缝、钢筋锈蚀及道路基层脱空等病害,为维修和加固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成果表明,无损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保护道路桥梁结构,提升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对道路桥梁的安全运营和全生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32期 v.44;No.76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溢欢;刘中艳;
该文详细介绍了一种拦污栅自动清扫装置,该装置通过各部件之间的配合,实现自动清扫拦污栅底坎并对清扫效果进行检查,解决了以往人工清扫效率低、效果差且风险高的问题,具有智能、高效、安全等优点。
2025年32期 v.44;No.76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翠翠;
本文探讨了暖通工程给排水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及解决措施。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施工面临高空作业、触电隐患和管道安装等安全挑战,且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文章分析了高空作业、触电风险、管道安装及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制度建设、技术措施和应急管理等解决方案。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这些措施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提高施工效率与人员满意度。未来,暖通工程安全管理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
2025年32期 v.44;No.760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葛逢尧;
以沪渝蓉动走3线特大桥工程为例,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和特点,从安全角度出发合理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对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基于BIM技术建立了0#块支架及挂篮可视化模型,并对挂篮的拼装进行模拟。对结构挂篮施工的设计、制作安装和结构的浇筑等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从施工管理的角度给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中大跨度连续梁群施工工程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2025年32期 v.44;No.76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于晓满;卢建昌;
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当前我国主要使用碳交易、碳补贴、碳惩罚等措施对排碳企业进行环境规制,2021年电力行业作为突破口被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燃煤发电作为重要的发电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建立了以政府和燃煤发电商作为博弈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政府是否应当干预碳排放企业以及燃煤发电商是否应当采取积极的减排策略。研究表明:(1)当政府的环境收益与碳补贴之间的差额大于政府的监管成本且大于对超额碳排放罚没的罚金时,得到政府不干预且燃煤发电商消极减排,以及政府干预且燃煤发电商积极减排两个演化稳定策略;(2)当对超额碳排放罚没的罚金大于政府的监管成本且大于政府的环境收益与碳补贴之间的差额时,不存在均衡稳定策略。据此提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高政府和燃煤发电商效益的建议。
2025年32期 v.44;No.760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伏银成;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存在自然、技术、环境等多维度风险,如南方洪水致项目损失、山区隧道施工技术缺陷引发事故,金湖至禄口高速也面临设计、安全等多类风险。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权重,结合风险矩阵法评估风险可能性与影响程度,还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及全过程、协同管理模式。针对该高速重点风险,提出加强设计审查、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等措施,同时应用新技术预测、评估、监控风险,新管理模式覆盖全生命周期并促进多方协作。结果显示,项目成本超支率、工期延误率显著下降,质量合格率提升,安全事故发生率降低,金湖至禄口高速节约成本、缩短工期,证明风险管理有效。
2025年32期 v.44;No.760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毕成;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研究视角,以H市烟草局数字化转型实践探索为具体案例,本研究系统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应用路径、未来展望。面对传统审计模式下的“数据孤岛”、抽样风险、定性依赖与监督滞后等核心困境,H市烟草局通过搭建数字化审计模型、建立专项审计检查问题清单、运用多维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实现可视化穿透式查询,构建了全新的数字化审计监督体系。未来可以通过构建一体化数据资源中心、开发智能风险预警模型等方式实现审计覆盖从局部抽样到全景扫描、审计时点从事后静态到全程动态。下一步项目组将进一步加快内部审计数字化转型建设,以审计数字化转型建设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进程。
2025年32期 v.44;No.760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星;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加密,新建隧道与既有运营线路的交叉穿越工程日益增多,其中盾构隧道洞门破除工序因其瞬时性、高扰动性,对紧邻运营线路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以临近既有地铁运行线路盾构隧道洞门破除为背景,系统分析了洞门破除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力学扰动、水土环境变化及风险叠加效应。基于风险分析,从组织、技术、管理、防护及应急五个维度,构建了一套系统性的安全管控体系。工程实践表明,通过精细化的施工组织、静力切割技术的应用、严格的轨行区隔离防护以及全方位的监测与应急准备,成功实现了在不停运条件下洞门破除施工的“零中断、零影响”安全目标,为类似高风险城市环境下的地下工程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5年32期 v.44;No.760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由辉;
随着绿色经济与资源节约型产业的迅速发展,旨在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的各类项目正在不断推进,项目在推进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纠纷。本文以S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项目为例,从业主方角度开展风险评价研究,先行确立了业主方风险评价指标,构建了包含7个准则层与23个应用层的风险评价体系,通过计算风险因素的权重,开展综合风险评价,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为提升业主方风险管理能力提供支持。
2025年32期 v.44;No.760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凯;
近年来,随着国内建筑施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其对国内市场份额的需求也随之攀升,加之现阶段传统基建业态进入“周期性波谷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为保证市场份额与企业平稳发展,部分施工企业不惜以垫资、承接非现金票据收款等方式入场,导致应收账款规模不降反增,承受的资金压力持续增大。本文从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现状出发,分析现阶段应收账款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和形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2025年32期 v.44;No.760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永利;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围绕职工创新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从组织维度、环境维度、人才维度、思维维度、成果维度、实践维度六个方面开展创新体系的研究,提升了职工创新活力,搭建了高端创新平台,推广了自主创新成果,建立了独树一帜的创新理念、创新体系和创新文化,提升了企业价值和职工个人价值。
2025年32期 v.44;No.760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鹏;曹怀伟;吴文波;王浩远;黄朕;
在高速公路深挖路堑边坡工程中,边坡的稳定性控制与支护方案的科学决策是保证道路安全运营的关键。这一过程高度依赖于对地质资料的准确分析与岩样试验成果的合理应用。文章运用FLAC3D软件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内因及外因建立开挖未支护模型对实际路堑边坡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为后期设定开挖支护方案提供技术支撑。
2025年32期 v.44;No.760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文茂;林红松;易南福;徐浩;代丰;向芬;
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是孟加拉国迄今为止设计时速最高、轴重最大的铁路。项目首通段于2023年10月10日开通,其中包含无砟轨道约30km,实现了无砟轨道技术在孟加拉国的首次成功应用。本文从无砟轨道选型、轨道结构设计、轨道施工流程以及质量控制要点四个方面,对该线无砟轨道设计及应用实践进行了系统介绍,相关经验对孟加拉国后续铁路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5年32期 v.44;No.76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兰蒙;
本文研究了无人机测绘技术在345国道扬州经济开发区段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针对传统测绘方法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无人机进行测绘的方法,旨在提高测绘效率和降低成本。研究设计了详细的飞行方案,包括飞行高度、速度、航线等,并采用了“Z”字型布设像控点的方式,确保测绘精度。数据采集后,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影像处理,生成高精度的正射影像图和三维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无人机测绘在作业时间和人力成本上均展现出明显优势,效率提高了约70%,人力成本降低了约88%。此外,无人机测绘在设备购置、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成本也低于传统测绘方法。本研究为公路工程测量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应用价值。
2025年32期 v.44;No.760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松;王云飞;袁乾博;
三峡库区临江高陡峡谷地质灾害频发,危岩体变形威胁沿岸36个乡镇及长江航运安全。该区地质灾害体类型多样,规模大小不一,具几何形态非线性等特点。为应对勘查困难及稳定性评价依据不足问题,本研究基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理论,结合实际案例,评价临江高陡峡谷危岩勘查方法与技术,为勘查方案设计提供思路,助力治理项目实施及研究。
2025年32期 v.44;No.76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谭之东;
高填方路基的压实质量与工后沉降控制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难题。本文以西南山区某典型工程为依托,系统研究了冲击碾压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机制与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砂岩碎石土与风化页岩混合填料,通过“底层强夯预处理+主体分层冲击-振动复合碾压”工艺,可实现40m深度范围内压实度≥96%、剪切波速Vs≥280m/s的工程目标。
2025年32期 v.44;No.760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范传祺;王魁;崔少策;蒋勇;
大型产业园项目设计和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如何在大型产业园工程中高效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和施工,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利用实际工程案例对在某大型产业园设计和施工中的BIM技术应用进行研究,进行创建BIM模型、装配式深化、钢结构深化、碰撞检查等深化设计BIM应用;进行场地布置、进度管理、深基坑施工、高大模板施工等施工管理BIM应用,实现了提升项目深化设计和施工管理效率、降低建造成本、节省建设工期的目标。
2025年32期 v.44;No.760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霍畅维;
桥梁桩基施工泥浆护壁技术关乎成孔稳定与质量,泥浆劣化、孔壁失稳、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优化该项技术势在必行,聚焦泥浆配比把控、固液分离路径改进、絮凝剂运用及无害化固化处置开展研究,经工艺系统优化和现场实践检验,提升泥浆护壁性能,达成资源循环利用目标。优化后的技术使施工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桥梁桩基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创新。
2025年32期 v.44;No.76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郝伟;
煤炭在我国能源安全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始终在能源结构中处于关键位置,随着浅部煤炭资源渐渐枯竭,矿井开采朝着深部不断延伸,在高应力以及复杂地质条件的状况下,冲击地压灾害频繁发生,这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还会致使巷道遭到损毁,设备出现损坏,成为深部煤炭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妨碍因素。冲击地压属于典型的动力灾害,其发生机制包含地质构造、开采扰动以及应力演化等多个因素的耦合作用,防治难度相当大,全面且系统地开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研究工作,推动技术成果在实际矿井中的落地运用,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以及促进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025年32期 v.44;No.760 1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熊道晖;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GB 55030-2022,以下简称《通规》)实施后,部分关于防水设计年限、层数及混凝土厚度等条款存在争议。本文从材料科学、概率论及技术经济学等角度分析指出:多数柔性防水材料难以实现“与结构同寿命”,故应优先发展自修复刚性防水技术;在防水层设置上,提升单层防水质量比单纯增加层数更具性价比;同时,建议修订制约先进工艺的条文,并将混凝土厚度规定转向性能化设计。本文成果可为《通规》后续修订提供参考,推动防水工程向耐久、科学、经济的方向发展。
2025年32期 v.44;No.760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冯磊;
高精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深度融合,为耕地资源的全生命周期动态监测提供了革新性解决方案。本研究系统阐释了亚米级遥感影像解析与多维空间分析技术的协同机制,构建起立体监测网络。通过多光谱传感器捕捉耕地形态演变特征,结合合成孔径雷达实现全天候侵占监测,精准识别非农化侵占与生态退化的空间热点。GIS平台整合多源地理数据,构建耕地质量演变模型与灾害风险评估体系,创新性提出退化风险预警与差异化治理策略。研究证实,遥感与GIS技术的耦合应用可突破传统监管的时空约束,实现耕地数量管控、质量提升与生态安全维护的协同优化,为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技术范式。
2025年32期 v.44;No.760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军;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BIM技术逐渐成为推动工程设计和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建筑给排水与暖通空调设计中,BIM技术凭借强大的可视化建模能力和多专业协同特性,大幅提升了设计效率和工程质量,加快了绿色节能理念的落地。本文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实际发展,对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与暖通空调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期推动BIM技术助力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升级。
2025年32期 v.44;No.760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